首页

孙云晓:童年的捍卫者(2)

关灯 护眼    字体:

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




教育从发现和理解儿童开始,这对许多大人来说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因为多数大人们想当然地认为,儿童有什么好理解的,有什么可发现的,他们那点儿事一目了然,也因为大人们总认为自己比儿童“高明”。即使在我们能够发现和理解儿童以后,我们将对儿童进行什么样的“教育”也是个需要严肃讨论的问题。这个问题的背后其实是儿童观问题,即:童年生活的价值是什么?是为成长为现在标准的成人(或成人理想中的成人)作准备,还是应当享受童年生活,日后成长为儿童自己愿意成为的那种人?

历史上已有很多教育学家探索过这一问题。卢梭认为,儿童期是个体生命发展的重要时期,其重要意义不仅仅是成人生活的预备。儿童应该享受大自然赋予的童年生活。只有经过这样的阶段,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才有可能。儿童的现在和将来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,教育不应为儿童的未来牺牲儿童的现在,而使他们受到各种各样的束缚,教育应该重视儿童的现在。20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同卢梭一样,主张儿童的心理需求要从儿童现在的角度来考虑,而不是从儿童的未来角度来考虑。杜威也充分肯定了童年生活的价值,他指出:“生活就是生长,所以一个人在一个阶段的生活,和在另一个阶段的生活,是同样真实、同样积极的,这两个阶段的生活,内容同样丰富,地位同样重要。因此,教育就是不问年龄大小,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的事业”,教育者要“尊重未成熟状态”。 杜威:《民主主义与教育》,《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》,29~33页,人民教育出版社,1980。

对教育的这种反省和批判,同样也出现在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论著中。她在《儿童教育》一文中指出:“像所有别的人一样,儿童有着他自己的人格。他自身具有创造精神的美和尊严。”现代教育的错误在于“经常注意的是儿童的明天,他将来的生活。现在从来没有被严肃地考虑过。所谓现在,我的意思是儿童为了要能按照儿童期的心理需要充分地生活,他要求些什么” 蒙台梭利:《儿童教育》,《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》,90~91页,人民教育出版社,1980。。在对教育目的的探讨中,美国现代教育家克伯屈提出:在现代,我们应该提倡一种新的教育理论。这种理论把出生后的儿童看做有行为、有感觉的人,而且借助于尊重和利用儿童现在的状况,帮助儿童把目前的生活变成更有效、更高质的生活。“这种强调儿童的现在并不否定适当重视儿童的将来。”“我们希望这种对更广大、更遥远前景的重视是从内部发展起来的即逐渐发展起来的,而不是如陈旧教育的通常办法,是从外部强加于儿童的。” 克伯屈:《学习的现代理论》,《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》,54~55页,人民教育出版社,1980。

我国儿童文学奠基人之一周作人对此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总结。他说:“以前的人对于儿童多不能正当地理解,不是将他当做缩小的成人,拿‘圣经贤传’尽量的灌下去,便将他看做不完全的小人,说小孩懂得什么,一笔抹杀,不去理他。近来才知道儿童在生理心理上,虽然和大人有点不同,但他仍是完全的个人,有他自己的内外两面的生活。儿童期的十几年的生活,一面固然是成人生活的预备,但一面也有独立的意义与价值;因为生活只是一个生长,我们不能指定那一截的时期,是真正的生活。我以为顺应自然生活各期——生长、成熟、老死,都是真正的生活。” 周作人:《儿童的文学》,1920年10月26日在北京孔德学校所作的演讲,发表于《新青年》第8卷第4期,后收入《儿童文学小论》,儿童书局,1932。



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